發布時間:2022-11-18 11:31:22
倒閉“緋聞”一直不斷的每日優鮮又有新消息了。
11月14日,每日優鮮終于發布了2021年年報。報告披露了目前的經營狀況,資產情況,業務進展,以及員工數量。
之所以被各個媒體再度抬上熱搜,是因為每日優鮮員工這三年來,員工數量從1925人,一下子驟降到只剩下55個人了。
財報顯示,2021年每日優鮮總營收為69.65億元,同比增長13.3%,總成本與運營費用為108.12億元,同比增長39.08%。
因為營收增速低于成本增速,所以每日優鮮2021年仍處于經營虧損狀態,2021年經營虧損為38.61億元,凈虧損為38.49億元。
財報中資產負債表顯示,截止2021年12月31日,每日優鮮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.6億元,流動資產總額為24.57億元,而總流動負債為32.99億元。
今年7月,每日優鮮在全國范圍內關停了其前置倉模式下的極速達業務,僅保留次日達服務,隨后在北京、上海多地出現了次日達服務無法下單的情況。
每日優鮮在財報中稱“這些業務戰略調整最終可能不會成功?!?/span>
極速達零售業務貢獻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總凈收入的約90%,在該業務關停之后,每日優鮮預計未來營收會出現大幅下降。
目前,每日優鮮已經遣散了配送團隊,但在全國范圍內仍有與業務相關的部分租約尚未終止。
在關停極速達業務的第二天,每日優鮮以線上會議的形式開啟內部“優化”人員,涉及極速達、智慧菜場、零售云等多條業務線。
截至2019年12月31日、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,每日優鮮共有全職員工1771人、1335人及1925人。
而截至今年11月,公司全職員工僅剩55名,占2021年總員工的2.8%,“優化”比例高達97%!
目前,每日優鮮與多數被遣散員工之間仍存在勞動糾紛,主要集中在欠薪及社保公積金欠繳等情況。
截至2022年10月31日,以每日優鮮子公司為被告,由供應商提起的訴訟約616起,由員工或前員工提起的勞資糾紛約765起,總計金額約8.127億元。
這些年,每日優鮮的虧損也一直在不斷擴大。
2018年、2019年和2020年,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.32億元、29.09億元、16.49億元,而2021年的凈虧損達到了38.49億元,四年虧損累計超過了百億。
即使到了今天,用戶對每日優鮮的認可多過吐槽,不得不讓人想起當年的輝煌時刻。
正被拆除的每日優鮮收購的某點位
2014年10月,每日優鮮成立,由Missfresh HK Limited全資持股。
2015年,每日優鮮創新性地提出了前置倉模式,在城區內布局若干個小型倉庫,每個倉庫覆蓋周邊3-5公里的客戶需求,實現了生鮮的30分鐘極速達服務。
這個模式為每日優鮮吸引了眾多投資,三年時間,每日優鮮共完成了5輪約計 30 億的融資,騰訊、聯想、老虎基金等都投資了每日優鮮。
彼時,每日優鮮提出了“百城萬倉億戶”計劃,即覆蓋100個城市,拓展10000個前置倉,為1億戶家庭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送達服務。
于是2021年6月,每日優鮮在美股上市,但上市當日遭遇破發,隨后股價一路下跌。
前置倉讓每日優鮮一戰成名,但也給每日優鮮的未來埋下了隱患。
因為前置倉提高了履約效率,但重資產的前置倉也讓經營成本不斷增加,單個倉庫的租金、物流、運營、配送等各類成本疊加下,導致前置倉模式的履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。
眾所周知,前置倉的履約成本是平臺到家模式的2倍,是傳統中心倉的3,是社區團購的6倍。有業內人士稱,履約成本過高、毛利率低的前置倉模式,是每日優鮮虧損面不斷擴大的重要原因。
面對虧損,每日優鮮還是采取了典型的互聯網打法,開始了急速擴張,用燒錢換規模的方式率先搶占市場份額。
2019年每日優鮮業務覆蓋約為20個城市,前置倉數量一度高達5000個,并同時進行了前置倉2.0版本的改進,把SKU數從1000多個增至3000個,倉儲面積從150平米以下增加至300-500平米。
此時的每日優鮮已經是負重前行了,竟然還多次發動價格戰,發放大額優惠券、推出產品5折和周三半價日等活動,對用戶和菜品進行巨額補貼。
據說,每日優鮮當年的全年虧損接近30億元。
盲目擴張和持續補貼,把每日優鮮推到持續虧損的境地,在嘗試多項無疾而終的新業務后,人力成本、物流成本、包材成本、優惠券及促銷成本、前置倉房租成本等各項費用又居高不下,每日優鮮終于彈盡糧絕。
今年,整個生鮮電商們都在收縮市場,并大幅縮減營銷、人力等開支。
以叮咚買菜為例,其撤出了安徽宣城、滁州,河北唐山,廣州中山、珠海以及天津的市場,這讓叮咚買菜的財報有了起色。
無獨有偶,撤退的還有盒馬社區自提業務盒馬鄰里。
今年,盒馬鄰里關閉了杭州和南京兩個市場,撤出了北京、西安、成都、武漢四個城市,目前僅剩下上海市場。
對于每日優鮮今天的局面,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其需要找到自己的基本盈利支撐點,才會有翻盤的機會,否則翻身無望。
誠如一位用戶所說,“不能出門的時候這些買菜平臺真的救了我的命?!?/span>
其實,不管是前置倉還是社區團購模式,生鮮電商企業只要能把盈利好的區域做深,依然可以扎根屬于自己的客群和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