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2-11-11 14:51:09
趁著雙十一,清理自己的購物車是不少網友的不二選擇。
而與此同時,抖音粉絲剛剛破億的「瘋狂小楊哥」也花了一個“小目標”,清空了自己的購物車...
11月1日,「瘋狂小楊哥」抖音賬號的粉絲數突破了9999萬+,一度成為國內首個粉絲破億的網紅。
而大家的震驚還未散去之時,“小楊哥”又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——
花了1個億在合肥買樓
小楊哥表示,這是人生最大的一次消費,清空購物車。三只羊全球總部即將坐落高新區核心區,中國(合肥)內容電商產業基地正式登場,預計明年6月裝修完畢。
據了解,該處房產位于合肥市高新區,總建筑面積53874.33平方米。
一共包含一棟15層高的生產綜合樓、一棟6層高的職工宿舍和食堂、3幢廠房和1個門崗。
除了1億+元的基礎費用外,小楊哥還花費了50萬元的軟件服務費。
不難想象,待投入使用后,還有一筆不菲的裝修費等著小楊哥。
而買樓的原因,小楊哥特地拍了個視頻回應,大意是做電商都會去杭州,而他想把合肥的電商產業做大。
總結來說,小楊哥在合肥建立電商產業基地的目的,是想吸引更多品牌方駐地合肥,讓大家提到電商時,想到的不僅僅是杭州和阿里,也可以想到合肥和三只羊。
或許,成為合肥的電商名片,就像曾經馬云是杭州電商的名片一般,是小楊哥的未來寄望。
近兩年來,頭部網紅與MCN機構之間的火藥味愈發嚴重。
從李子柒與老東家微念的IP之爭,再到浪胃仙因賬號歸屬權而“另起山頭”。
李子柒(左)浪胃仙(右)
這般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糾紛,對于哪一方來說都不是好事。
而且單一IP的抗風險能力和經營穩定性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。
但反過來講,頭部網紅也無法跳脫開MCN機構的幫助。
前幾年火爆一時的「張同學」,拒絕了所有投來橄欖枝的MCN機構,堅決獨立發展。最后卻遭遇直播首秀GMV僅300多萬的“滑鐵盧”。
今年8月被譽為抖音“女版小楊哥”的「瘋產姐妹」,因未加入任何MCN機構,沒有團隊維護致壓力倍增,偏離了創建賬號的初衷,最終走向了分道揚鑣。
瘋產姐妹(左)張同學(右)
而有了這些前車之鑒,最后只剩下一條“自立山頭”的道路。
就如同李佳琦的美ONE、薇婭的謙尋、辛巴的辛選一樣。
作為頭部網紅,小楊哥以自己的IP為核心,建立起背后的商業“護城河”——三只羊,是一條既安全又正確的道路。
頭部網紅的優勢無可厚非,不僅有專業團隊的支持,還有平臺的資源傾斜。
但面臨流量稀碎的電商環境,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性愈發高昂。
就像東方甄選爆火之后,交個朋友直播間整體GMV曾下滑近30%。
而后的東方甄選又快馬加鞭地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——自建APP沉淀私域。
本次的雙11,羅永浩、俞敏洪、劉畊宏等“頂流”主播也紛紛轉向他處,與“老東家”解綁。
與此同時,小楊哥的團隊也不押注單一平臺,選擇在視頻號試水直播。
之所以沒有選擇擁有強大供應鏈和流量的淘寶,可能是考慮到如今抖音對流量越來越具有絕對話語權,另一方面也想要拓寬自己的私域流量池。
「瘋狂小楊哥」視頻號
而且小楊哥并不像羅永浩、劉畊宏夫婦那般在全網就能引發話題效應。
多點開花,保證自身的流量不被平臺拿捏,才是長期主義發展的關鍵點。
這些有頭有臉的主播選擇“出逃”抖音,為什么平臺沒有去阻止?
有數據顯示,有8成的賬號火不過3個月。
看起來有些夸張,但似乎也不無道理,就像前文提到的張同學,褪去光環的原反詐民警老陳,以及健身教練劉畊宏。
張同學、老陳、劉畊宏夫婦(左至右)
一位位“頂流”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流量狂歡,但在抖音的“叢林法則”中,向來只見新人笑,不見舊人哭。
我們回顧這些年的熱點,許多有意思的事都出自于短視頻平臺,歸根結底是因為新人的話題太多了。
而這也成為了抖音平臺的基因,成為了其矗立在電商市場中的一大利器。
就拿平臺GMV破萬億的成就來說,淘寶花了十余年之久,而抖音僅用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。
但換個角度而言,這把“利器”是一把雙刃劍。
雪山直播、蹦迪直播、說唱直播、古裝劇直播...這些內容熱點大多維持不了半年。
佰草集的古裝劇直播
鴨鴨羽絨服的雪山直播
“無法長期主義的模式,不是好商業模式”
能兼顧內容與帶貨的直播間很少,「東方甄選」更是鳳毛麟角。
就平臺屬性而言,抖音更像是一個娛樂化平臺,而淘寶才是補足消費需求的地方。
這也是抖音“頂流”們為什么會選擇來淘寶的原因之一。
而且淘寶快手的前車之鑒——李佳琦、辛巴暴雷,是努力注入電商基因的抖音平臺不想重蹈覆轍的事,更不想看到頭部主播們之間在有限的資源內形成無限的競爭。
加之,從去年起反壟斷、互聯互通、“二選一”等監管措施的不斷演進。
與頭部主播“緊密相連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!
正如這段時期里,快手主播“家族化”,抖音主播做矩陣,淘寶力推新人主播一樣,他們都希望用較低的成本,分散大頭流量,從而站穩在市場的腳跟。
尋找新的增長點對于頭部主播、電商平臺,又或者普通商家而言,都不是一個新鮮事。
趁著雙11大促這個全年消費欲望最為旺盛的節點里,誰能率先找可塑化的增長點,誰或許就能成為下一波浪潮的“寵兒”!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