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2-09-02 13:50:56
7天前(8月25日),天眼查上過了一條破產審查的消息。
原來是上海寺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則破產審查案件,申請人為上海維旗貿易有限公司,經辦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家公司是由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全資持股。
本次破產審查的消息,意味著上海寺庫電子商務公司被申請破產。
而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寺庫第一次申請破產審查了...
根據已有的消息,北京寺庫商貿有過兩次被申請破產重整的記錄。
一次是2022年的1月,申請人為柴晨旭,經辦法院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,不過這次申請破產審查很快又被申請人收回了。
一次是2022年的8月初,是寺庫關聯公司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提出的破產重整,申請人為趙冬萍,經辦法院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,此次破產,寺庫沒有做出回應。
第三次破產申請就是8月25日,上海寺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又新增了一則破產審查。
翻閱資料發現,寺庫是一家靠奢侈品發家的電商平臺。
其成立于2008年,最初的定位是二手奢侈品電商,但隨著發展勢頭強勁,寺庫把野心從二手的奢侈品,擴展到了奢侈品的新品銷售。
最終,寺庫成為了一家“高端奢侈品銷售平臺”。
以銷售奢侈品為主,旗下設有寺庫商業、寺庫金融、寺庫智能和寺庫社群四大核心板塊。寺庫網主打奢侈品,商品涵蓋包袋、腕表、服飾、珠寶首飾等。
2008年的奢侈品市場可以說一片空白,寺庫的出現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,也滿足了資本的需要。
2010年底,寺庫獲得IDG資本的A輪融資。
之后的2011-2015年,寺庫保持著一年一融資的速度,獲得了深合投資、盤古創富、平安創新投資等公司的投資。
在資本和消費者的共同助推下,2017年9月,寺庫在美國納斯達克順利敲鐘,成功登陸美股,一躍成為“奢侈品電商第一股”。
隨后又獲得了京東和L Catterton的投資1.75億美元,市值超過了5億美元。
那么寺庫為什么會上市5年,申請破產了3次呢?
2018年,寺庫的發展走入了下坡路,股價也開始不斷下跌,較13美元的發行價,寺庫股價已下跌超98%,總市值由巔峰時的7.7億美元,跌至如今的2249萬美元。
對于寺庫來說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,因為此前的幾年,寺庫的營收都是持續增長的。
以2018年和2019年為例,這兩年的營收分別增長了44%和27%,凈利潤分別為1.52億元和1.54億元。
2020年,寺庫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,當年第一季度營收10.05億元,同比下降14.5%,凈虧損4250萬元。
面對虧損,寺庫把危機歸結為受疫情影響,后來疫情狀況稍微好轉,虧損卻不見好轉,反而越來越大。
2021年,寺庫營收31.32億元,同比下降47.98%;凈虧損5.66億元,同比擴大618%。
于是三次破產審查也就接踵而至了。
經營不善的背后勢必伴隨著消費者與合作伙伴的聲音,今天的寺庫面臨著海量投訴、供應商不愿再給其發貨的局面。
黑貓投訴平臺上,寺庫的投訴1萬7千多條,投訴的內容多為“不發貨,不退款,一直顯示配送中”。
寺庫不僅欺騙消費者,其還拖欠著供應商貨款。寺庫與珠海市國泉貿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珠海國泉”)產生貿易糾紛,并被珠海國泉告上法庭。
2020年10月1日到2021年5月31日期間,寺庫一共拖欠珠海國泉40萬元。
珠海國泉多次催收賬款,但寺庫一直沒有支付款項。
除了珠海國泉,還有一些供應商也起訴了寺庫拖欠貨款,有的供應商欠款甚至超過了百萬元。
寺庫今天的局面跟自身的經營一定有關系,但也跟整個市場大環境有關,除去疫情對需求的影響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競爭對手增加。
因為很多奢侈品品牌要么自建了電商體系,要么跟流量更穩定,用戶粘性更強的傳統主流大電商平臺合作。
作為專注于奢侈品垂直電商平臺,寺庫的生存空間被各方因素不斷削弱,加之自己失去了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心,東山再起確實很難。
寺庫也曾經采取過自救,2020年底,寺庫嘗試直播帶貨,在北京打造的第一家奢侈品直播基地正式開業,并以“走播”+獨立直播間”等多種形式進行直播,只是并沒有起色,沒能拯救成功。
寺庫的破產不禁會讓人想到,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,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才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。
還是那句話,所有的生意歸根結底就是產品和用戶,中間的環節,比如直播、視頻、電商平臺、線上線下店鋪等都只是鏈接產品與用戶的渠道而已。
也許,寺庫的破產只是說明了這個簡單的道理,做生意沒有投機取巧,必須深耕產品和用戶,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方可立足。